去马洒 去原乡
时间:2023-08-16 04:19:07
去马洒 去原乡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19:07,全文字数:40193。
去马洒 去原乡”。靠窗一溜桌椅,窗外,远处?山巍峨,荷塘尽头的稻田里,一座大水车在耀眼的阳光下昂首伫立。没有见到屋主人,在他古朴的院子胡乱张望驻足,听别人口中讲述这间工作室的理想。原来,这是李哲从县城搬迁来的“壮刻刀农民版画专业合作社”。马洒传统手工艺银器、刺绣是文山州的非遗,李哲工作室想要整合这些资源,开发出民族工艺衍生产品。
无独有偶,马洒还有一家叫作水与小院的民宿,据说是马洒的第一家民宿。老板是县城人,本来朋友建议他不要来马洒开民宿,那么近,喝醉了都可以走回城里!但他还是被马洒的夯土墙吸引着。刚来的时候没人愿意租房给他,他租不到成片的院子,最后租到4个院子散落在村子各处。也是“因祸得福”,水与小院各有风格并与马洒村舍形成了有机融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据说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是一房难求。
如今马洒人的观念变化很大,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陆续又开了几家民宿和农家乐,现在马洒拥有近百张床位,游客到此吃住玩都不成问题。
当地党委政府和白玛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资源的保护开发也在进一步推进当中。他们的做法是“村内做减法,村外做加法”,村外建成大型停车场,山脚有七彩旱滑、游泳池,还有采摘体验、丛林探险等等,游客的体验感越来越好。去年马洒游客量3.4万人次,今年仅1月份就接待了两万人次。
实施民族文化特色旅游项目是从2017年开始的。曾经,马洒也是一个贫困村,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马洒400多年的民俗文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步伐。2019年马洒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一步要把马洒从AAA景区升级到AAAA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打卡,让村民的收入增加,日子过得更加幸福。
我们的晚餐放在一家叫作甜小筑的农家乐,这是邓氏两姐妹开的马洒第一家农家乐。
甜小筑位于知恩巷里,远远地就看见门头插着酒幡儿,门柱贴满邓家姐妹和父母的照片,还有“家训敢为人先”尤其醒目。院子很大,像个打谷场,其实是可以摆放好多餐桌的。墙角和矮墙上摆满长势旺盛的多肉植物。穿过院子上个台阶,进到宽敞的天井,也是典型的四合院吊脚楼,正房一楼堂屋和两边的耳房摆放着三个大圆桌,可容纳五六十人同时用餐。
一行人有的举着手机到处拍照,有的在角落里的茶桌前自助泡茶,边喝边聊着天,有的坐在廊下望着天井发呆。这番情景仿佛是回到老家,亲戚们在厨房忙碌,自己无事只等饭来……
甜小筑平时客人不多,姐妹两人就能应付。周末和节假日常常爆棚,母亲和表妹或其他亲朋临时来帮忙。厨房也很大,姐姐邓丽琼在灶台前忙碌,妹妹?光琼手上配着菜,一边安排母亲把芭蕉花拣拣洗洗,一边忙里偷闲和我们聊上几句。
竹篾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写着菜单“米线节十大名菜”:三七汽锅鸡、岜夯鸡、面酱鱼、炒脆肚、芭蕉花红烧肉、杀猪菜、条子肉、牛汤锅、铁厂腊三线、凉鸭。邓光琼笑着说:我们刚刚去马关参加米线节的餐饮比赛。我说肯定得奖了吧。邓光琼说,得奖的都是那些大酒店,但是,他们厨师比赛完要跑到我们家来吃东西,说我家这样的才好吃!
甜小筑菜单上的食材全部出自当地,做法是壮族最家常的方式。米线节菜单是壮家名菜,我们品尝到的则是她家的招牌菜:火草粑粑、凉拌火烧竹笋、酸柑子叶牙签肉、炒芭蕉花、野生小干鱼、野姜芽炒肉丝、野生小米菜、冰镇魔芋、野生菌、臭菜煎鸡蛋、壮家凉鸡、素瓜豆汤、壮家花米饭,道道原生态,食材新鲜,风味很是独特。比如凉鸡放了切碎的柠檬叶,咸香鲜辣;冰镇魔芋在视觉上被征服,魔芋切成薄片,晶莹剔透整整齐齐,土碗装蒜蓉小米辣酱油打成蘸水,摆在黑底红边的漆盘中间,夹一片沾上蘸水放入口中,丝滑得几乎不用咀嚼,咸鲜的味蕾体验非常特别。瓜豆汤只有四样东西,南瓜、四季豆、玉米和清水,不放油盐,吃过酸辣油腻后,喝上一碗,味蕾只余甘甜,是食材本身的那种甜,清爽而纯粹。
邓光琼说,她们姐妹以前在城里做生意,已经在城里定居了。2017年我们回到村里种木耳,开始改造老房子。等到2018年全村的老房子改造时,我们正好赶上。三年疫情影响挺大的,客人时有时无,不过,好在房子是自家的,能做就做,不能做成本压力也不算太大。邓光琼还说,现在慢慢好起来了,我们这里节假日等吃饭的人坐都坐不下。
奔五的邓光琼和奔六的姐姐皮肤都特别好,显得年轻又好看。她们会在把所有菜制作完成后,端上一杯米酒,走到桌旁给客人唱一首祝酒歌。歌声糯糯的,甜甜的,像是壮家的七彩花米饭,更像是壮家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生活。
离开时夕阳正西下。余晖温柔,村舍静谧。
把马洒的照片发了朋友圈,深圳那位有隐逸情怀的表妹羡慕极了,说,特别想去云南看看那些有特色的村寨。回她:快来快来!
那日小满,“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于马洒,一切都是刚刚好。如河岸长出新柳,天空掠过飞鸟,田野春芽萌动。
青瓦土墙,且耕且读,是不是我们向往已久的生活?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最好内容。400年文化传承为底色,一片土墙,一池倒影,听清风徐来,看云起云落。马洒,历经岁月润色,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寻觅再也回不去的原乡。
【作者简介】张庆利,昆明市作协会员,在省市报刊发表多部作品。曾获得昆明市新闻奖。
《去马洒 去原乡》在线阅读地址:去马洒 去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