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问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创新
时间:2023-08-16 03:46:44
区块链问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创新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3:46:44,全文字数:34492。
区块链问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创新到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的国家,其监管部门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具有矛盾性,同时治理机制也不够健全。再次,众多受益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民众缺乏监督能力和施压渠道,甚至没有意愿去监督这些组织。也就是说,当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问责机制具有不公正、不完善的弊端。在区块链治理中,一方面,区块链各节点之间具有平等性和公开性,无论是资助者、监管者还是受益者,其都能同等地获取区块链上相关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所有信息,能够解决各问责主体之间信息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区块链平台建立,就能够在无中央权威的指导下自主运行,有利于解决政府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监管的问题。另外,区块链具有激励机制,这也是区块链能够实现有效运转的核心。在这种机制下,受益者和民众能够提高自身监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动力,便于加强自下而上的问责。例如,慈善墙(Charity?0?2Wall)区块链平台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捐赠者和受益者建立了交流通道,受益者可以在平台上传非会计性材料,如照片、视频等信息,以更清楚的方式说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事实和结果。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使国际非政府组织提高行动效率,而且也能够加强问责治理方面的建设。在传统问责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问责主要建立在其自觉的基础上,问责主体缺乏对国际非政府组织有效监管的能力,尤其难以解决问责不平衡、问责失效的问题,这是一种不充分的问责。而在区块链问责中,首先,网络平台依然是区块链技术的展现形式,能够提供信息公开、数据查询、问责交流和问题反馈等功能,而区块链作为网络平台的底层技术,主要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基于集体共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数字激励等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分别能够改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提高信息披露及报告的可信度,提升国际非政府组织信息的可监督性、可追溯性。再次,在区块链技术作用下,以数字奖励的方式激发资助者、监管者、受益者以及其他民众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问责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从各方面参与到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过程中,形成一种网络化、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问责。简而言之,当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处于一个由区块链构建的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中,任何自利或失责行为都会受到关注或质疑,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问责治理。
四、区块链在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中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势必更加数字化、透明化。然而,虽然区块链在理论上能够遏制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失责倾向,但从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问责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第一,底层技术缺陷。首先,存在“51%算力漏洞”。区块链的设计逻辑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无论是数据上链还是修改,都需要有超过50%的节点算力支持;而当有组织、有预谋地集结超过50%的算力对区块链数据进行修改时,就形成了所谓“51%算力漏洞”。虽然随着节点的增多和分散化,区块链被篡改的可能性事实上大为降低,但仍然存在被攻破的可能。其次,能源消耗高。伴随着区块链的深入发展,计算难度陡然上升,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高的算力以及更多的能源支持。同时,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部分国家已采取严格限制措施,打击区块链“挖矿”行为。而当“矿工”减少,数据打包的速度也将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区块链的应用与发展。?0?2再次,数据验证效率低。区块链的集体共识机制建立在节点对数据的相互验证上,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相?于传统的中心化机制,区块链的数据验证整体而言耗费时间长、效率低。将区块链应用于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面对全球的利益相关者,其在即时性方面仍然需要提高。
第二,平台建设困境。首先,缺乏统一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当前,在网络中存在多个应用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区块链平台,如比特捐助平台、捐赠硬币平台等,这些技术平台虽然都能促进国际非政府组织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以及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但是这些平台存在同质性,而且平台之间的数据无法互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平台共存不仅增加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应用难度,而且也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的问责难度。其次,部分区块链技术平台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虽然区块链平台能够促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平台目前依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方式,部分区块链平台在前期广受关注,但随着维护成本的增加,可能会逐渐走向失败。例如,已经关闭的帮助者平台(HelperBit)曾在2016年意大利地震和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其运营在经济上缺乏可持续性。
第三,技术应用障碍。首先,技术治理局限。如前文所述,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化账本,其能够对已发生的事实进行记录、验证以及追溯,却不能对人的思想、言论以及即将采取的行动加以遏制。例如,在虚假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下,国际非政府组织领导人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言论会凭借其自身和机构的影响力在全网快速扩散。对于这类问题,区块链只能将其记录于数据中为后来者追溯、考察该机构和领导人提供依据,并不能直接遏制其行为,所以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其次,加入区块链平台的意愿难以统一。提高透明度、加强问责是区块链平台的优势,但同时也是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拒绝加入的关键原因。实现正义性问责并不是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首要追求,尤其在充满权力斗争、暗流涌动的无政府社会中,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正试图在其中谋取利益。其所追求的是问责的模糊性和隐秘性,而非透明度。再次,应用条件高、缺乏普遍适用性。相对而言,区块链技术应用门槛高,而对于当前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而言,其主要活动在贫困、落后地区,这限制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部分国际非政府组织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参与的条件去应用区块链技术;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缺乏利用区块链平台监督的意识和能力。
结束语
虽然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际非政府组织问责目前仍然存在技术和发展方面的障碍,但是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驱动下,这种技术的应用在未来显然存在空间。首先,在一国范围内,基于区块链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治理主要用于数据更新、项目记录以及利益相关者问责,相较于金融账目交易,其对实时性、集体参与的要求并不高。在一国范围内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治理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区块链本身具有的弊端,同时发挥其技术优势。其次,在一国范围内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治理平台,能够避免国际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国家主权和政府行政权力不仅能够排除外国的政治势力干预,而且也能够推动国际非政府组织加入区块链平台;另一方面,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能够摆脱外界对政府中心化权威的担忧,而且也能够更快建立各利益相关者对区块链平台的信任。再次,伴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区块链管理平台将会逐渐降低操作难度,在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应用中得到普及和接受。也就是说,建立在国家监管和支持之下的区块链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能够治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石晨霞]
《区块链问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创新》在线阅读地址:区块链问责: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治理创新